课题成果公报
来源:  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2-04-13 转发至:
 

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成长专项课题

 

课题成果公报

 

课题批准号:2019qnzx049

课题类别:青年成长专项专项

学科分类: 历史教学

课题负责人: 李倩莹

(中学历史一级教师,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分校)

主要成员:

 

一、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、理论基础

围绕本课题的两个核心思想为:以高中历是探究活动课堂为形式载体,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途径探究。

 

二、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

1、研究内容:探索更多样化的“探究活动课堂”形式和主题,探究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的落实途径。主题上适当拓宽教材以内或补充教材以外的内容,以地方志史、高考常考的重点问题为例,形式上主要可以采用“师生共读,读书交流”、“撰写历史小论文”、“外出参观博物馆、档案馆”等社会实践形式,最终以典型的教学活动方案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呈现。

2、研究方法

1)文献研究法(2)个案追踪研究法(3)行动研究法

 

三、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取得的社会效益

成果形式

         

社会效益

教学设计、课件

①教学案例1: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——撰写“历史小论文”

②教学案例2:在阅读中感受历史的魅力——师生共读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

③教学案例3:我的家乡我的情——口述史研究下的历史写作指导

④教学案例4:广佛英雄人物引领近代革命——历史遗迹寻访研究

承担校内公开课并推广;

获得校内“优质课”评比一等奖

教学研究论文

①《引领学生“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”:立足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活动课设计》

②《关于高中历史综合探究活动课与核心素养落实的实践与反思》

 

①广东教育学会2021年学术论文评审三等奖2021年南海区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,并发表于《中学历史教学》2022年第3

②获得“广东省2019年度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”评比二等奖

学生习作(主要)

“我的家乡我的情”活动之学生习作:

①《芳樽藏千秋——酒厂那些年的时代变迁》、②《筑甘竹滩电站  铸顺德人精神》

③《知苦惜甜——听奶奶的故事,惜当今的生活》

④《70年的——从外婆的人生经历看新中国的发展》

“我的家乡我的情”活动之学生习作分别获得:

十七届和十八届南海区“詹天佑杯”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“科学研究论文”二等奖、三等奖;

 2021年第五届“燕园杯”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省级优秀奖

 

四、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

课题成果主要有4个探究活动的案例,积累了一些探究活动的素材,形成一套校本课程,分别针对高三、高一两个年级的学生,课例也被其他科组内的老师在高二仿照推行,因此研究成果主要在校内推广。

 

五、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

首先,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理解和研究能力,加强自身的历史素养和能力。

其次,可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上形成系统的、与三个年级不同能力要求相匹配的探究活动形式,循序渐进,并侧重落实不同的核心素养。

再次,如果条件允许,学生如果可以走出校园,走进社会,视野才能真正开阔,才能真正发挥探究活动课的作用。